Importance and practic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modern-day surgical pathology.
The ABC of Cancer Genetics
Molecular Diagnostic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1)
Molecular Diagnostic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2)
NEWER ANTIBODIES FOR DIAGNOSTIC PATHOLOGY
DIAGONSTIC CLUES IN IMMUNOHISTOCHEMISTRY:more than just brown staining,COMMON MISCONCEPTIONS AND PIT
Ensur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immunohistochemistry:controls,quality assurance and audit
2016年陈国璋和卓华教授“免疫组化诊断线索与陷阱”学习班专题视频 (终极版),本视频经陈国璋教授和卓华教授及主办方授权91360智慧病理网发布,其他个人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将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暨陈国璋和卓华教授专题“免疫组化诊断线索和陷阱”培训班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肿瘤医院承办。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建科30周年,目前是全省医疗机构中规模最大、专业人员最多的病理科室,为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建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点、福建医科大学病理诊断专业实习基地。
主讲人及翻译团队:
陈国璋:
男,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1983年开始从事病理诊断工作,主要兴趣在于外科病理诊断,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病理、免疫组化、甲状腺和涎腺肿瘤病理。
在外科病理方面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国际病理界享有很高的名誉,是首位荣获由国际华人病理学家学会颁发的杰出华人病理学家奖。陈国璋教授积极参加诊断病理教学和国内外讲学工作,为外科病理事业,特别是淋巴瘤病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美国AFIP肿瘤系列丛书中淋巴结及脾脏肿瘤分册的作者。参与WHO肿瘤分类中淋巴造血系统、胸腺、软组织、皮肤、头颈部及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的编写。
卓华:
男,教授,现任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分子
病理科
主任及病理顾问专家,长期随著名病理学家陈国璋教授学习。201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
病理科
随Esther Oliva教授进修妇科病理。
擅长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头颈部肿瘤病理、眼科病理、分子病理及IgG—4相关疾病。
发表论文80余篇并参与WHO肿瘤分类中头颈部肿瘤病理、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的编写
杨文涛:
女,从事肿瘤病理专业工作20余年,主要专业方向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诊断病理。
教育工作经历:
1993年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
1999年 获得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肿瘤病理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为分子病理及乳腺、女性生殖系统诊断病理;
1998年 获国际抗癌联盟(UICC)资助,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病理系担任访问学者,进行有关单细胞 PCR 和单细胞测序的研究;
2000-2002年 在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进行有关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在Cancer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
2002年 列入复旦大学“世纪之星”计划;
2003年 被评为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
2005年被评为上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和上海科技启明星。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乳腺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病理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妇科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编委
学术成果:
2003年获全国乳腺癌病理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复旦大学第三届世纪之星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
论文有《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型转化》、《单细胞测序研究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CA125在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胃肠道转移性癌中的作用》、《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等。
李小秋:
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淋巴造血病理专科负责人。
教育工作经历:
1996年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
1999年 毕业于同校研究生院并获硕士学位;
2001-2003年 留学日本UOEH并获博士学位;
2011年 赴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学习,在国际知名病理大师陈国璋(John K.C. Chan)教授指导下深造外科病理诊断技能。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暨病理学组 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疾病学组 委员暨副组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 常务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淋巴瘤专业 委员暨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血液病理工作组 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学术委员会 委员
《诊断病理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 编委
《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部肿瘤分类》(2016年版) 编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癌症杂志》 特邀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现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和头颈部肿瘤病理,对于疑难病例和罕见病种的诊断和鉴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细胞受体信号途径以及MYC基因异常的调节机制及临床意义。
学术成果:
曾负责或参与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迄今发表学术论文66篇(SCI论文22篇)。主译血液病理学专著1部,参编淋巴瘤及病理学专著5部。并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邀请,参编《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4版,2016年出版)。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培养硕士生7人,并参与指导博士生6人、硕士生4人。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全国性病理或淋巴瘤学术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在若干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担任教学工作。
梅开勇:
男,主任医师,从事病理诊断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细胞学、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软组织和神经系统肿瘤的疑难病理诊断。
学术任职:
中国医促会病理专委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与软组织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淋巴瘤学组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 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 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病理学分会 委员
教育学习经历:
2010~2011年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 Immun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做访问学者,师从Dengfeng Cao(曹登峰)教授,学习外科病理诊断,侧重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肿瘤病理诊断学习。
2012~2013年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进修外科病理,师从国际著名病理学家John K. C. Chan(陈国璋)教授。
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及神经系统肿瘤研究,主持承担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4项广州市卫生局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广东省自然、科技厅、中医局药及市卫生局基金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文章4篇,参与编写专著三部,主译专著一部。《中国肿瘤临床》及《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特约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数年成功举办国家级暨广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
陈刚: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分子病理研究室主任,肿瘤组织库负责人
专业特长: 淋巴瘤,妇产科及软组织病理诊断
所属系统: 病理科
学术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组副组长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UCLI)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理工作组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兼技术组组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PQCC分子病理组委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PQCC免疫组化项目质控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
近3年来作为负责人与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卫生厅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华病理学杂志、Histopathology、GIE、Modern pat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OE、Surg Endosc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SCI总分值43.93分。
主持翻译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发行的由Jaffe主编的《hematopathology》。
参与翻译2008 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 滤泡性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免疫疾病相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其他医源性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章节。
参与编写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一书。
师从华人病理领军人物 陈国璋 教授,在淋巴瘤诊断等领域具有深入的造诣,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各类大型学术会议上,授课深受病理同行的欢迎。
以下是各位老师根据2016年福州会议陈国璋教授讲稿的编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沈 勤:
吕京澴:
男,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1983年开始从事病理诊断工作,主要兴趣在于外科病理诊断,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病理、免疫组化、甲状腺和涎腺肿瘤病理。
在外科病理方面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国际病理界享有很高的名誉,是首位荣获由国际华人病理学家学会颁发的杰出华人病理学家奖。陈国璋教授积极参加诊断病理教学和国内外讲学工作,为外科病理事业,特别是淋巴瘤病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美国AFIP肿瘤系列丛书中淋巴结及脾脏肿瘤分册的作者。参与WHO肿瘤分类中淋巴造血系统、胸腺、软组织、皮肤、头颈部及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的编写。
留言